在田野上写下不忘初心的答卷:北部湾港集团驻村干部的驻村日记
他们跨越山海、奔赴基层,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丈量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他们都有个响亮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今天让我们沿着他们由青涩忐忑走到坚毅从容的脚印,读一读他们以脚步为笔、汗水为墨,在广袤山野间书写的那一篇篇驻村日记。
上思县在妙镇佛子村驻村第一书记
韦龙幸
在佛子村的七百多个日夜里,我褪去了初来时的书生气,磨厚了脚底的茧,也渐渐读懂了这片土地上最朴素的生存哲学。驻村工作从不是一场“镀金”的旅行,而是一本需用脚步丈量、用真心书写的厚重典籍。
在这里,我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更是被这片土地深深重塑的学生。佛子村于我,早已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是生命中永远的精神原乡。这里的每一粒糯稻都在低语,诉说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唯有把根深扎进泥土,才能真正听懂乡村最真实的心跳。
防城港市那良镇那巴村驻村第一书记
吴世喜
驻村两载,我亲历并见证了那巴村从“蝶变”走向“腾飞”的全过程。通过产业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群众稳步增收,实现了年年分红;安置点“以工代赈”项目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道路硬化通畅、路灯照亮夜晚、监控系统覆盖完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如今,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对党的政策更是赞不绝口。
这段驻村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驻村有期,初心无终。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每一步脚印,都是值得铭记的荣光。
上思县叫安镇百包村驻村第一书记
唐礼建
1400多个驻村日夜,让我从一个懵懂少年蜕变为群众信赖、善于谋划发展的驻村工作标兵。初到村里,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疑惑的目光,我没有退缩,而是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真情叩响每一扇家门。
如今,泥泞路变成了通畅的水泥路,废弃池塘改造成了荷塘,荒山披绿成了茶园、果园、桑园,一栋栋养蚕房、一排排自动化养鸡场拔地而起。大榕树下,群众谈笑风生;球场上,少年挥洒汗水;广场里,舞曲准时响起,笑容在村民脸上愈加灿烂。
这段驻村经历,让我收获了信任,坚定了使命,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乡村振兴,不靠口号,要靠真心去浇灌、靠耐心去坚守、靠实干去书写。
大化县百马乡中和村驻村第一书记
秦霈文
自踏入大山的那一刻起,翻山越岭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四处奔走为集体经济出谋划策,便成为我乡村工作历练的真实写照。从高楼大厦到田间地头,我学会了快速适应环境;从办公隔间到村委大厅,我学会了沟通协作;从对接工作到走访农户,基层群众的善良与朴实让我不断调整心态、沉淀自我。
驻村两年,“为民办事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宗旨早已深深刻进我的脑海。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醒我:保持谦逊、自律,勤于思考,敢于担当,善于沟通。
大化县都阳镇忠武村驻村第一书记
陆海佳
这两年,为了不耽误农户干农活、提高驻村工作的实效,我常常带领工作队员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抓住群众在家的时机开展入户走访和政策宣传工作。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成功调解了8起邻里纠纷。
其中,有一起纠纷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当时双方剑拔弩张、情绪激烈,经过我们多番耐心沟通与劝解,终于化解了积怨,两家人握手言和。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驻村工作的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要当好群众贴心人的信心与决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忠武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两年位居都阳镇前列,村庄发展稳步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大化县都阳镇武城村驻村第一书记
韦 震
时光荏苒,驻村两年的日子如白驹过隙。从初来乍到时的陌生与不安,到如今与村民亲如一家,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我最自豪的,是见证了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蝶变——从2021年不足8万元,跃升至今年的28万元,首次实现全村2606名村民全员分红。看着村民们一边数着钱、一边拉着家常,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欣慰。
驻村两年,我收获的不仅是村庄的变化,更是与群众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临别之际,望着孩子们在新修的操场上欢快奔跑,老人们在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与满足。
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都是赶考人,而村民的幸福,正是这张答卷上最闪亮的分数。
大化县百马乡同社村驻村第一书记
石春东
驻村两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闲置资产,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畜产品加工厂建成后,首批农家土猪腊肠、腊肉成功上市并实现盈利;我还积极指导、动员脱贫户外出务工,发展种养产业,群众收入持续提升。这些变化诠释着一个朴素的道理:真正的振兴,不只是账本上数字的跳动,更是乡村振兴最鲜活、最真实的发展脉搏。
记得刚开始入户走访时,老乡们的眼神里写满了警惕,而如今,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墙上有照片、有电话的第一书记”。每次走村入户,经常被乡亲们一把拉进屋里“跟喽”唠家常。这份用脚步换来的信任,比任何数据都更让我珍惜。
上思县叫安镇板细村驻村第一书记
叶春盛
初来乍到时,面对全新而陌生的环境,以及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我既感到不安,也满怀责任。两年来,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中,我逐渐熟悉了每一条村道、每一个脱贫家庭。村民们质朴的笑容和热情接纳,让我与板细村同呼吸、共成长,从一个“外来者”慢慢变成了村里的“自家人”。
两年的时间,我亲眼见证了板细村的蜕变:最初杂乱无序的竹林和荒草,如今已变身为错落有致的“微桑园”;曾经不过膝高的火龙果枝条,如今宛如章鱼触手般向四周舒展;当年如鸡蛋大小的稀疏果实,如今已硕果累累,红艳饱满,几乎盈满双手。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集体经济从8.3万元跃升至100.7万元,实现了12倍的增长,迈上了跨越式发展的新台阶。
看着村庄一天天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段驻村的经历,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上思县公正乡那齐村驻村第一书记
韦 明
驻村两年,我先后参与了入户走访、脱贫成果巩固后评估、村集体经济项目管理等各项工作。时光漫漫又匆匆,虽然经历了诸多艰难困苦,也难免对事业未竟心存遗憾,但更多的是对这段宝贵经历的感恩与珍惜。
在农产品加工车间务工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他们不惧辛劳,召之即来,经常奋战到深夜。我深知,这是平日里用心用情与群众沟通交流的结果,正是因为建立了信任与情感,他们才会如此义无反顾地支持村里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紧密协作下,我们顺利办理了笋干、茶叶等农产品的加工许可证,创立了“好齐”品牌,并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与壮姑娘公司签订了农产品销售协议。无论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脱贫成果的持续巩固,所取得的成绩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
驻村是一阵子,感受却是一辈子。这两年,虽然皮肤晒黑了些、穿着朴素了些、形象“土气”了些,但与群众的心更贴近了;少了些傲气,多了些泥土味,接了地气,也更有底气、士气。
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服务群众为使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就一定能收获硕果满枝、温暖满心。
上思县公正乡枯蒌村驻村第一书记
秦 航
驻村两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集团的大力帮扶下,我见证了枯蒌村一步步走向振兴的蜕变之路: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产业项目的持续培育,从防返贫机制的落地实施到民生保障的不断加强,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我们挥洒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与村民们肩并肩在田间地头播种耕耘,共同完成耕地恢复任务的那段时光;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看着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旱鸭养殖、土猪腊肠、坚果加工、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真正带动乡亲们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如今离任在即,我满怀不舍。惟愿这片热土继续焕发生机、生生不息;而这段驻村经历,也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化作不断前行的力量。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那巴村驻村工作队员
陈海晖
驻村两年来,我深入村组一线,熟悉村情村貌,努力了解村里的每一个角落,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协助第一书记落实防返贫各项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
期间,我们完成了芋蒙厂的搬迁与扩建,不仅节省了原厂房租金,也显著提升了集体经济收益;引进海产品加工厂盘活了原有帮扶车间,又引进食品加工厂入驻农产品加工基地,使6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收入稳步提高;同时,推进村安置点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安置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我始终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驻村工作纪律,与群众和睦相处,与村“两委”干部密切配合,如今那巴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因工作表现突出,我连续两年被评为防城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转眼即将换届,那巴村质朴的群众、勤奋的村干部、清澈的北仑河、高高的尖峰岭,都将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这片土地的美好,将常在我的梦中重现。
当驻村日记的最后一页轻轻合上,他们背起的行囊中,不只有泛黄的笔记、褪色的工作服,更有沾满泥土的初心和浸透汗水的信念。那些在田野中磨出的老茧、在风雨里淬炼的灵魂,早已化作奔腾血脉里的力量。
请相信,这群在山水之间砥砺前行的第一书记必将把驻村岁月沉淀下的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融入新的岗位,绽放更璀璨的光芒,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